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E博 > 新闻动态 > 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年,上苍给过他一次绝佳时机,可惜让他错过了_吴三桂_清军_北京
李自成生命中最后一年,上苍给过他一次绝佳时机,可惜让他错过了_吴三桂_清军_北京
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6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12

  

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
李自成是个成也快、败也快的人,闯王的故事人人都听过,但很多人不知道,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,其实还有一次翻盘的机会。

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,而是实打实的“天赐良机”——只要他当时做出一个不一样的选择,局势很可能彻底改写。

但可惜,这机会他没抓住,还亲手把它断送了。

登基当皇帝可惜没过够瘾

1644年3月19日,北京城内一片混乱。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门,浩浩荡荡涌入这座帝国心脏。

展开剩余92%

当天,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(今景山)自缢身亡,明朝正式灭亡。

李自成站在紫禁城金銮殿前,看着眼前的红墙黄瓦,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,一个放牛娃也能有朝一日站在这里。

不过李自成并没有立即称帝。

他先是建立大顺政权,自称"闯王",打出"均田免赋"的旗号,吸引了大批民众支持。

当时的李自成可谓春风得意,他在民间本就有"闯王来了不纳粮"的美誉,如今更是占据了天下最重要的城池。

但是好景不长啊!李自成进城后的所作所为让北京百姓大失所望。

原本农民军有着严明的纪律,可一进北京,这些纪律就荡然无存了。

将士们开始疯狂抢掠,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,无人幸免。

李自成的重要谋士牛金星和他儿子牛佺更是带头搜刮民脂民膏,占据豪宅,强夺美女。

李自成本人也沉迷于皇宫奢华生活,整日在宫中宴饮作乐。

他虽然在4月29日仓促登基,宣布国号为"大顺",改年号为"永昌",但已经太迟了。

这种腐化的现象迅速蔓延,农民军战斗力直线下降,加上军纪败坏,民众开始对这支曾经寄予厚望的队伍失望透顶。

李自成和他的军队只用了短短一个月,就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给败光了。而此时,更大的危机正在东北方向酝酿。

一场决定命运的"相亲"

攻下北京后,李自成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大将吴三桂。

为了稳固政权,李自成派人去招降吴三桂,并许以高官厚禄。吴三桂一开始还真有点动摇,毕竟明朝已经灭亡,继续抵抗似乎没有意义。

可是事情出现了转机。

据说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看上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(也有说是李自成本人看上了),将她掳走。

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吴三桂,他决定拒绝投降,并转而投靠了正在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军。

1644年4月,吴三桂与多尔衮率领的清军联合,在山海关外迎战李自成大军。

当时李自成亲自率军东征,可能是太过自信,又或者是被皇宫生活磨去了锐气,他的指挥明显失去了以往的灵活和果断。

4月21日至22日,山海关之战爆发。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一战。

李自成的大顺军虽然人数众多,但经过北京城中的腐化,已经失去了战斗精神。

而吴三桂的军队作战意志坚决,加上清军精锐骑兵的配合,对李自成军队形成了致命打击。

战败的消息传来时,李自成正在北京城内。4月26日,他匆忙逃回北京,随后意识到局势已不可挽回。

尽管他在4月29日仓促举行了登基仪式,但仅仅一天后,5月1日,他就带着抢掠的财宝和残余部队逃离了北京城。

因为这一战,清军得以入关,最终统一全中国,建立了持续近300年的清朝统治。而李自成,则开始了他漫长的败亡之路。

一路向西逃亡

离开北京后,李自成带着残余部队和大量抢掠的财物向西撤退。

本想甩掉追兵,可在定州清水河又遭遇了吴三桂的追击。这次战斗再次以李自成惨败告终,他不得不继续向西逃窜。

5月初,大顺军一路狼狈西逃,经过山西、河南,最终在7月退到了西安。

西安是李自成起义的大本营,他原本打算在这里重整旗鼓,卷土重来。可惜,此时的李自成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闯王了。

西安城虽然坚固,但李自成似乎已经失去了抵抗的意志。

他没有利用西安的地势优势组织有效防御,而是继续沉迷于抢来的财宝和享乐。

军中将士看到主帅如此,士气更是低落。

清军派出阿济格率兵一路追击,李自成闻讯后,竟在1645年1月弃守西安,带领十几万人马向南逃窜。

这次南逃可谓是李自成军队最惨烈的一段经历。他选择了翻越秦岭的路线,这在冬季是极为危险的。

秦岭山高路险,加上当时正值隆冬,大雪封山。

十几万大军在山中艰难跋涉,沿途死伤无数。史料记载:"妇女细弱冻死于七盘坡者数万",可见其惨状。

李自成军中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和家眷,行军速度极慢。很多士兵因为饥寒交迫而逃散,更多的人则死在了路上。

等到大军好不容易翻越秦岭,抵达河南内乡时,已经是1月29日,人数已经锐减大半。

这一路上,李自成似乎更在意的是保住抢来的财宝,而不是如何重建军队和夺回失地。

他的这种态度,让原本就士气低落的部队更加绝望。一些原本忠心耿耿的将领也开始动摇,有的选择了投降清军,有的则带兵自立。

夹在清军和南明之间的尴尬

逃到河南后,李自成的处境更加困难。

北方有清军追击,南方则是南明政权的势力范围。他此时成了夹在两大势力之间的过街老鼠,四面楚歌,无处容身。

2月,李自成率军经过邓州、襄阳,一路南逃。在这一带,他遭遇了南明将领左良玉的部队。

左良玉是明朝在南方的重要将领,此时已经宣布效忠南京的南明政权。李自成本想借道南下,却被左良玉断然拒绝,甚至派兵围攻。

李自成此时真是进退两难:北有清军追击,南有南明拒绝,东有长江阻隔,西有山地险阻。

在这种情况下,他选择了暂时退守荆州,希望能在这个战略要地重整旗鼓。

3月,李自成带领残部进入荆州。荆州地处长江中游,历来是军事重镇。李自成试图利用这里的地理优势,建立新的根据地。

但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民众支持,当地百姓对这支纪律败坏的溃军充满恐惧和厌恶。

荆州之战中,李自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
清军阿济格部从北方追来,左良玉部队从南面进攻,还有南明福王政权派来的军队从东面压境。李自成被困在荆州,腹背受敌,几乎无法动弹。

就在这危急时刻,李自成的得力助手刘宗敏被俘并被杀害。

刘宗敏虽然有劣迹,但毕竟是大顺军中的重要将领,他的死对军心是沉重打击。

此外,曾经为李自成出谋划策的牛金星父子也在混乱中失踪,这让李自成更加孤立无援。

4月24日,在多方压力下,李自成被迫撤出武昌,向西南方向继续逃窜。

此时,大顺军已经从当初攻入北京时的数十万精锐,萎缩到只剩下几万疲惫不堪的溃兵。

农民皇帝的悲惨结局

1645年5月初,李自成带领残部来到湖北通城的九宫山一带。

这里山高林密,本是个藏身之处。但此时的李自成已经穷途末路,军队士气低落,物资匮乏,而且当地百姓对他们极为敌视。

有史料记载,当时李自成军中仅存的财物大多是从老百姓那里抢来的,这让当地民众对他们恨之入骨。

5月2日,李自成带着少数亲信在九宫山地区活动时,被当地乡勇发现并伏击。

这些乡勇不是什么正规军队,只是一群为保卫家园而自发组织起来的普通农民。但就是这样一群普通人,终结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农民皇帝的生命。

据说当时李自成被乱枪打死,尸体被当地百姓辨认出来后,还遭到了分尸。

这个曾经打着"均田免赋"旗号起义的农民领袖,最终却死在了农民手中,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历史讽刺。

李自成的死讯传开后,他的残余部队很快分崩离析。

有的投降了清军,有的加入了南明势力,还有的则散入民间,销声匿迹。至此,大顺政权彻底灭亡。

回顾李自成这短暂的皇帝生涯,从1644年3月进入北京,到1645年5月死在九宫山,前后只有短短一年多时间。

在这一年里,他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起伏:从一个叱咤风云的起义领袖,到荣登帝位,再到仓皇出逃,最后惨死山中。

这样的人生,恐怕连李自成自己都没有想到吧!
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

李自成一个曾经喊出"均田免赋"口号的农民领袖,在成功后迅速被权力和财富腐蚀,最终葬送了自己的事业和生命。

没有先进思想和严明纪律作为支撑,仅靠推翻旧政权是难以建立新秩序的。

【免责声明】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参考资料:

《明清史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,2019年

《农民战争与明清社会变迁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21年

《中国农民起义史论》,人民出版社,2018年

发布于:山东省

Powered by E博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